●编者按
3月7日,2025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第二场集中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巍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围绕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畅谈“江南煤都”这样转型升级,“人才飞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智慧支撑。全文如下:
“六盘水是一座传统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远景的煤炭储量达到了844亿吨,已经探明储量是256亿吨,保有储量接近240亿吨,总量应该说是非常大的。六盘水煤的质量也非常好,焦煤储量占六盘水市探明总储量的52%、占全省焦煤储量的88.7%。”3月7日,在2025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第二场集中采访上,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巍介绍的一组数据,让人深感“江南煤都”名不虚传。
如何利用自身的煤炭资源优势落实“富矿精开”战略部署,加快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六盘水市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一方面是适应‘双碳’发展要求,找准产业发展路径。我们选择‘煤—焦—电—气—化’一体化作为发展方向,着力推动煤炭资源由燃料向原料,进而向材料转变,不断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
李巍介绍,在煤炭产业方面,六盘水市明确推动“产—洗—运—配—销”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实现煤炭安全保障能力和产业发展效益的“双提升”。
在电力产业方面,六盘水市通过推动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电力发展质量和效率。目前,六盘水市电力装机将近1500万千瓦,火电装机达到1010万千瓦,占全省火电装机的四分之一。
在新型煤化工产业方面,六盘水市大力发展粗苯、煤焦油、焦炉煤气3条新型煤化工精深加工路线,努力实现资源分级分质、吃干榨尽。
“另一方面是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大力推动煤炭集约开采、绿色开采、智能开采,持续推动电力清洁高效发展,六盘水市原煤产量逐年提升,2024年达到8002万吨,创历史新高,今年计划将达到8500万吨。”李巍说。
目前,六盘水市生产煤矿平均单井规模达86.13万吨/年,位居全省第一。累计建成84家国家级或省级绿色矿山,建成智能煤矿17个、占全省56.7%,全省首批建设的4个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六盘水市有2个。清洁高效电力装机已达448.86万千瓦,占比近三分之一,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正逐步成型。
李巍介绍,六盘水市坚持以最完备的前期手续、最先进的设备工艺、最严格的环保要求、最完善的产业链条“四最”标准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向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新型煤化工。
“沿着已经明确的3条精深加工路线,六盘水市已建成贵州省规模最大的高纯氢生产线,成功引进山西三强焦油深加工等项目,正加快推进永荣集团煤基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落地。”李巍说,未来,随着下游精深加工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六盘水市新型煤化工产业将达到千亿级产业集群规模,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