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舟影 杨小敏 袁海燕
用色大胆、线条流畅、随心所欲……水城农民画无声而立,每一幅作品都是那么鲜活生动,从不同的角度以静态的画作呈现动态的场景,各具个性和风格,盛满了质朴的民族风情、厚重的文化底蕴、浓浓的烟火气息。
“水城农民画的每个作者在创作上都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特点,这也成为水城农民画多姿多彩、特色鲜明、个性十足的一个主要原因。”董成说。
在艺术的长河里徜徉40个春秋,扎根民族民间的水城农民画血脉里始终流淌着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追求创新发展的基因。
2021年7月,一幅以《百年巨变伟大革新》为题的巨幅水城农民画惊艳亮相。
这幅作品长3.70米、高1.46米,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画面色彩斑斓,完美融入了苗族、彝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元素,将百年间山乡的巨变、丰收的喜悦、人民的幸福,通过水城农民画栩栩如生呈现,用最朴素的情感表达了水城区各族群众喜迎建党百年的满满幸福和喜悦。
这是水城农民画传承人徐源带领9名画师、耗时30余天创作的画作。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还以该画作内容为脚本,利用新媒体制作软件,将原本静态的农民画制作成为形象生动的动画片,更为直观地进行展示,赢得了一片叫好声。
徐源是第一代水城农民画家徐承贵的儿子,从小在父亲的画室里长大,耳濡目染水城农民画的创作发展。他还有一个身份,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5年,靠着六盘水市旅游局扶持徐承贵创作水城农民画的一套价值50000元的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尚在就读高中的徐源开始试水水城农民画新的发展路子。
2006年假期,徐源随父亲到深圳参展。他首次尝试将水城农民画印在书签上、制作成明信片,赢得好评声一片。
2009年,在贵州师范大学美术专业就读的徐源有了新的思考——水城农民画的呈现形式不能仅仅局限在纸上,要开辟新的载体和平台,更好地激发水城农民画新的活力和价值。
2011年,徐源以创作水城农民画为主要内容,成立了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吸纳当地30多位农民画师加入,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传承水城农民画,推动水城农民画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公司成立之初,徐源首先将有关水城农民画的元素融入到了茶具、水杯等生活用品上,并将相关文创产品带到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的展会,受到了不少外国友人、参展商的关注和认可,收入十分可观。
2014年,徐源的团队与四川音乐学院合作,在深圳文博会上推出了《开天辟地造万物》《摇钱树》《芦笙娃》共三部带着浓郁水城农民画画风的动漫作品,一亮相便震撼全场,引得全国各地农民画参展商纷纷前来观摩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徐源还先后为水城农民画申请到了2964个著作权、18个外观专利、20个产业商标,进一步夯实水城农民画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梦想照进现实。如今,水城农民画产业发展之路有了一定的“宽度”,也逐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徐源又有了新的想法。
作为水城农民画徐家的传承人,徐源表示,希望自己这一代人能探索出一条完整的、可行的水城农民画产业链,在传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让水城农民画成为独具凉都特色的文化品牌符号,成为“多彩贵州”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
目前,夜郎风公司旗下设有负责文创设计的“黔文”、负责文化产业管理的“寨品”、负责技艺培训的“黔艺”、负责文创大数据的“华艺云”和负责本土沙陶制作的“夜郎古陶”等7个项目,已累计带动百余人参与到水城农民画产业化的大潮当中。
水城农民画,正在走向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