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就业优先导向,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通过建立担保基金池、优化线上线下服务、及时兑现贷款贴息等举措,“贷”动群众创业,推动了我市经济快速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我市充分用好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利好,认真落实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加强财政、人社、县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协调联动,全力组织申报中央、省级创业担保贴息资金,不断为推进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有效落实提供财力保障。今年1至6月,共争取提前下达创业担保贴息资金768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1654万元,预计惠及创业实体5000家。
针对重点创业人员,我市把创业担保贷款作为促创业稳就业的重要抓手,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创业和小微企业发展稳就业。同时,简化优化创业担保贷款申报流程,通过给予免除反担保和降低担保基金的担保比例等方式,为重点群体创业提供更加便利的融资。1至6月,向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创业发放贷款1.89亿元、占总贷款47.3%,惠及1122人、带动就业2915人。
同时,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实现贷前调查多审合一,实现经办机构资格审核、担保机构尽职调查和经办金融机构贷前调查多审合一,避免重复提供资料,并在全省率先开发使用创业担保贷款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担保贷款实现了受理、考察、放贷“多审合一、一站办理”。1至6月,通过“全线上”“一站式”服务模式发放贷款3.89亿元,扶持创业实体2225家。
另外,还认真落实《贵州省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细则》,坚持惠民生、保基本、有重点、可持续的原则,对重点就业人群申请20万元以内额度担保贷款和符合条件小微企业申请不超过300万额度贷款,给予贷款利率在LPR利率基础上减去150个基点专项资金贴息;同时,要求基层财政、人社和经办金融机构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贷款和个人及时申请贷款贴息,并由经办金融机构及时兑现。1至6月,共累计拨付贴息资金3208.8万元,惠及创业个人和小微企业8749家。
(施财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