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俊 浦仕美
仲夏时节,走进六枝特区月亮河乡花德河国有林场,树木郁郁葱葱,林中的鸟儿自由自在,看到人也不害怕,远望林场区,棵棵重楼长势喜人,让人顿生愉悦之感。
“这是我们刚种的小苗,大概6公分高,正常情况下通过一年生长能达到18至20公分高,这棵是两年的苗,高度已经超过一米,说明我们当初的设计很成功。”贵州林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王港兴高采烈地向林场场长王熙介绍种在林场的中药材重楼长势。
2022年,王港领衔签订了六枝特区黔兴农公司和花德河国有林场2024年完成5000亩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的合同,当年就完成了2100亩药用植物黄精、重楼种植面积,目前长势喜人。看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公司又种植了3000亩,争取年底提前完成目标任务。“基地建设完后,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带动周边的老百姓,按照我们的这个技术模式来发展,公司集中精力做产品开发,通过研发产品来解决老百姓的销售问题。”王港自信地说。
目前,六枝特区黔兴农公司已成功研发出以黄精为主要原料的黄精饮料、黄精阿胶膏、黄精面条、黄精酒等产品走向市场,销售持续走高。
作为我市最早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场,花德河国有林场陆续引进了六枝特区鸿霖农业有限公司、六枝特区浪风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六枝特区林下珍稀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入驻,种植食用菌、中药材、苗木花卉等,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不断优化林业发展环境,促进生态资源良性循环发展。
“企业入驻林场后,清理了林下可燃物,杂草没有了,我们的森林防火能力得到进一步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也好了,一举多得。”王熙说。
六枝特区黔兴农公司在花德河国有林场种植中药材,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只是该区发展林下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六枝特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在林下“种宝”,打造“绿色银行”。
今年5月,在六枝特区戈厂林场食用菌种植基地,阳光透过树缝照射进松树林,银灰色的塑料薄膜泛起点点荧光,掀开薄膜,一个个红托竹荪从“松叶被”中探出黑色的小脑袋,身着洁白的“公主裙”,好像一个个刚睡醒的“小公主”,让人欣喜不已,几名工人穿梭林间,忙着挑选采收。
“我在这里面上班一年多了,每个月基本工资3500元,现在我和另一个同事管理50多亩地,每亩产量收入超过500斤就有提成。”想到就要实现的收入,新窑镇联盟村村民管银娥高兴地说。
去年2月,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六枝特区在花德河国有林场实施林下珍稀食用菌项目,林下珍稀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枝兴投资600万元,在新窑镇联盟村戈厂林场种植了300亩红托竹荪,100多亩黑皮鸡枞、榆黄菇、灵芝等珍稀食用菌。目前,第一批红托竹荪已实现产值480多万元。
“林下种植,减少了农业设施投入,成本比较低,而且林下都是仿野生环境种植,温、光、水、气有保障,长出来的菌子品质、口感上乘,吃了的人赞不绝口。”杨枝兴说,基地需要的劳动力,当地及周边村寨的村民就能满足。
六枝特区为盘活林业资源,采取示范引领、项目带动、奖补激励、上门指导等措施,鼓励群众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休闲旅游等林下经济业态,将一个个“金元宝”种在林间,存进“绿色银行”,贮藏森林能量,为老百姓铺就了一条致富路。